01杠杆炒股指软件
小米YU7发布会后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突破了小米汽车自身的销售记录。
相比之下,一年前小米SU7上市,72小时锁单量破5万,而YU7仅用1小时就超过了,这个成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也极为亮眼,相当于蔚来和小鹏去年一整年的销量。
小米股价也在发布会第二天高开4%,创下历史新高,雷军也再度成为中国首富。
另一边的龙头比亚迪由于价格战、高库存、供应商付款周期从127天调整到60天等等,股价下跌了20%,与小米汽车的火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小米模式成功的门道是什么?
很多简单分析认为小米汽车成功得益于雷军会忽悠。
展开剩余86%但买车和买几千元的小米手机、买小米家电不一样,买车是几十万的消费,都是具有一群具有相当智商和能力的消费者,这里面有什么我们不理解的地方?
在汽车产业里,有比亚迪新能源车巨头、世界科技巨头华为、又有理想、蔚来、小鹏新势力,以及传统油车的竞争下,小米是如何找到一个精准的切入点?在新能源车市场分得一杯羹?这一点更值得我们深刻研究,看清门道。
02
在小米方法论当中,有一套对精准用户定位和研究的模型值得企业家和投资者学习。
产品定位的关键是,首先找到一群精准用户画像。
亚马逊在产品会上放着一张空凳子,想象这是我们的客户,小米汽车的用户画像是什么呢?
很多人对小米的印象还是15年前的发烧友、理工男、屌丝,随着小米公司的发展,小米依托15年的积累,通过动态标签+场景聚类构建用户画像,覆盖人口属性、行为特征、需求偏好、价值观、场景五大维度。
1、科技平权主义者:35岁以下男性,年收入15-30万,注重硬件堆料,比如激光雷达全系标配,愿意为 “技术普惠” 支付溢价,像YU7 Max版3分钟售罄,正是这类用户的集中爆发。
2、家庭场景决策者:30-45岁已婚女性,关注空间实用性和适老化设计,比如大字体天际屏,数据显示,YU7订单中42%为女性用户主导。
3、跨界豪华转投者:40-50岁企业主,曾经拥有BBA燃油车,因为传统豪华车型一年贬值超过30%而转向YU7,这类用户占比达到29%,其中70%选择Pro版。
4、Z世代流量玩家:20-25岁年轻群体,把车辆视为社交货币,像YU7的鎏金粉配色、25 扬声器杜比音响,都成为了 “朋友圈九宫格常客”,副驾用户生成带车标照片的分享率超 60%。
5、城际通勤高频者:30-40岁商务人士,依赖CLTC 835km续航和零重力座椅,像北方用户在-10℃的续航达成率82%(685km),彻底告别里程焦虑。只有识别精准用户画像,满足他们的需求,才有可能做出爆品。
当然,这种用户逻辑和同为汽车玩家的比亚迪、小鹏、蔚来、理想以及燃油车企,有巨大的差异。
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找到这些精准用户画像?
根据我的研究,小米用了“草根调研”+“大数据”的两套方法深度参与用户研究,和我们投资研究的分析很相似。
什么是草根调研?
就是直接走到用户身边,SU7实践了与传统市场调研截然不同的方法。
1、拒绝依赖第三方报告,与300多名工程师面对面沟通需求,统计办公区停车场车辆品牌分布。
2、雷军亲身测试,三年试驾170辆车,做20万字笔记,学赛车、练漂移,参与冬测/夏测。
3、三问法则,问车主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换车想换什么?通过草根调研,掌握第一手数据,包括整合7个方面的大数据。
1、硬件数据:手机/手环(运动、睡眠)、智能家居(设备联动频率)、汽车(驾驶习惯)等实时传感器数据。
2、软件交互:APP使用轨迹(启动频次、停留页面)、浏览器搜索词、应用商店下载记录。
3、交易与服务:电商订单(购买频次、客单价)、客服工单(问题类型)、社区评论分析。
4、外部补充:社交媒体舆情(微博/知乎)、地理位置信息(常驻区域、出行半径)。
5、技术实现:采用埋点追踪、API同步、爬虫抓取特征。
6、高频场景捕捉:例如分析家庭用户后备箱收纳频次,驱动YU7设计“抽屉式后备箱”。
7、实时反馈闭环:社交媒体舆情12小时内同步产品团队,48小时输出解决方案,比如SU7刹车逻辑优化。
从用户行为数据-标签动态更新-业务场景应用-营销产品服务-用户反馈数据,这个闭环给小米汽车设计提供大量的参考,这也是小米汽车区别于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最大的地方。
所以,小米YU7的成功看上去是雷军在发布会会上的忽悠能力,其实台下这套方法论才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03
另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价值观锚定。
小米通过叙事重构将产品与用户价值观绑定,形成精神图腾效应。
像颠覆者的叙事风格,发布会中小米YU7为谁设计是这么说的: “无法容忍平庸、走在时代前列”。
这与1997年乔布斯 “Think Different” 广告一脉相承,将用户定义为 “改变行业规则的参与者”。
这就是把“卖车”升级为“卖身份认同”,复刻乔布斯发布会的反主流姿态,把产品与改变世界的使命感绑定,通过身份认同、价值观共鸣建立品牌忠诚度。这个定位也扭转了小米SU7汽车网红用户、飞车党的身份。
比亚迪也经历过这样的车主身份转变,从20年前的F3低端用户,到2023年比亚迪凭借秦PLUS系列在网约车市场占据22.4%份额,再到仰望的高端车。但是,比亚迪没有像小米有明确的身份定位营销,雷军学习乔布斯学习的非常到位,这些制造情绪共鸣,驱动消费者购买以及产生资本市场溢价的策略非常值得我们企业家学习和投资者们关注。
像雷军在发布会结尾用一段深情告白精准锚定家庭用户场景和痛点,直击30-45岁家庭用户的核心焦虑,既要承担育儿、养老责任,又渴望保留自我空间。比如说送孩子上学,顺路也给自己买束花的妈妈;周末露营,也在后备箱为自己留一条钓具的爸爸。
小米在打造用户场景上非常精准,作为消费者,听到会有什么感觉?
我觉得这是为我而定制、理解我的产品,一旦有这种感觉,就很容易形成下单冲动,这点雷军比起其他车企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小米汽车产品方法论的精髓,我总结成一句话,从“参数内卷”到“人心战争”。
小米的爆款逻辑从未改变,从草根调研得出用户数据,用极致洞察深挖需求,再去打造产品独特性,最后用身份场景故事进入用户心智。
这些其实都是企业经营当中非常细节的地方,我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者,为什么会关注到这么细节的东西?
因为我在投资中关注两部分的价值,经营价值和投资价值。
研究小米发布会,就是研究企业的经营价值,在资本市场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不同看法,会产生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导致股价忽高忽低,但是企业的经营价值没有改变。
只有深入研究企业的经营价值,才能抛开情绪,找到最好的投资机会。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杠杆炒股指软件,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于:广东省